干熱滅菌二氧化碳培養箱結合了高溫滅菌與細胞培養功能,其操作規程需兼顧滅菌效果與設備保護,通過標準化步驟實現無菌環境的精準控制。?
操作前準備需執行嚴格的檢查與清理。首先移除腔內所有培養物與附件,用75%酒精擦拭內壁、隔板及傳感器表面,重點清理角落殘留的細胞碎片與培養基殘渣。檢查干熱滅菌專用托盤是否放置平穩,確保與加熱元件間距≥5cm,避免局部過熱。關閉水套式培養箱的加水口,排空加濕盤內的液體,防止滅菌過程中產生蒸汽影響溫度均勻性。確認門體密封條完好無破損,閉合門體后觀察壓力指示燈,確保腔內處于密閉狀態(壓力維持在-5至-10Pa)。?
滅菌參數設置需根據污染程度調整。常規維護性滅菌選擇180℃、2小時程序,適用于日常使用后的預防性處理;針對疑似污染(如真菌、芽孢污染),需啟用強化模式:200℃、3小時,同時開啟腔內風扇循環(風速設定為中速),確保溫度偏差≤±2℃。設置完成后按下“滅菌啟動”鍵,設備將自動執行預熱(從室溫升至設定溫度約需40分鐘)、恒溫滅菌、自然降溫流程。滅菌過程中需鎖定操作面板,張貼“滅菌中,禁止開門”警示標識,避免誤操作導致人員燙傷。?

關鍵操作節點的控制直接影響滅菌質量。當溫度升至160℃時,設備會自動觸發二次密封,此時需確認門體鎖扣咬合;恒溫階段需每30分鐘記錄一次溫度(通過外接溫度記錄儀),確保無明顯波動。降溫階段嚴禁強制開門或開啟冷卻功能,需等待腔內溫度降至80℃以下(通常需3-4小時),方可打開門體通風,避免溫度驟變導致腔體變形。對于帶有HEPA過濾器的機型,滅菌后需檢查過濾器完整性,若出現破損需立即更換(過濾效率需≥99.99%)。?
滅菌后恢復與驗證保障培養環境可靠。待溫度降至37℃后,重新添加滅菌水至加濕盤(水位不超過MAX線),開啟CO?供氣閥門,設定濃度為5%。運行24小時后進行參數驗證:用經校準的溫度計測量腔內溫度(偏差≤±0.3℃),用紅外氣體分析儀檢測CO?濃度(波動范圍≤±0.2%),用濕度計確認相對濕度≥95%。一開始使用前需進行無菌驗證,將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平板暴露于腔內8小時,37℃培養48小時后應無菌落生長。?
日常維護需配合滅菌周期進行:每滅菌3次更換一次HEPA過濾器,每月清潔溫度與CO?傳感器,每季度校準一次所有參數。操作過程中需佩戴耐高溫手套與護目鏡,避免直接接觸高溫部件。通過嚴格執行這套規程,可確保滅菌合格率達100%,同時延長設備使用壽命至8年以上,為細胞培養提供穩定的無菌環境。